醫療保險全攻略
醫療保險種類
門診計劃及住院計劃
醫療保險可按受保範圍而大致分為兩個種類,分別是「門診計劃」及「住院計劃」。
門診方面,保障範圍一般包括普通科醫生及專科醫生的醫藥費,以及長期藥物治療、化驗等支出。普遍的門診計劃均會為各項醫療保障定立最高的賠償金額,並設有年度上限。由於每項醫療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各有不同,為了讓健康得到更全面更徹底的保障,不少人均會購買多過一份醫療保單。即使是中醫、跌打及針灸等中式治療,市面也有合適的門診計劃可提供保障,全方位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
若因病住院,其間需要支付病房、專科、內科、手術、麻醉、手術室、深切治療、膳食、護理等醫療費用,住院計劃便能減輕負擔。跟門診計劃一樣,住院計劃普遍會就各項目收費、醫院或年期設定最高的保障額。
團體醫療保險及個人醫療保險
除按受保範圍區分外,醫療保險亦會以「團體計劃」及「個人計劃」區分種類。
團體計劃顧名思義是以團體形式向保險公司投保,一般由各種公私營機構申請,以作為其員工之顧員福利。因團體計劃的受保人為眾多員工,故一般會包括最大眾化的保障範圍。若果員工希望得到更個人化的保障範圍,可選擇加購個人醫療保險,兩者配合以得到最佳保障。

個人計劃則由投保人直接向保險公司作出申請,投保人可因應個人實際需要而選擇最合適之保險計劃。例如愛好中醫治療的人就可選擇有較高中醫賠償額的計劃,投保人亦可比較不同計劃的醫療網絡是否方便自已求診。因此,個人計劃一般會比團體計劃更具彈性及自主性。另外,部份保險公司亦會推出「家庭計劃」優惠,適合全家一起投保。
以上為醫療保險較直接的兩種分法,投保人於選擇時需認清各種計劃的受保範圍及相關限制,從而選擇最合乎需要的計劃。
比較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
優點 |
|
|
缺點 |
|
|
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現金保障
有預先購買醫療保險的受保人,大部份都會選擇入住私家醫院。但如果病情特殊而需使用公立醫院設備,又或者是由於緊急意外而需要使用到救護車服務,病人一般會先被送到公立醫院急症室,這些情況或會令已購買醫療保險的病人擔心無法獲得保障。
然而其實市面上不少保險公司都有提供名為「公立醫院現金保障」的額外服務。即使投保人只使用公立醫院服務,保險公司依然會提供現金賠償,以補償受保人未能享有較優質醫療服務之損失。因應計劃內容不同,受保人可獲每日固定的現金賠償,至於醫療費用亦可照常索償。由於設有現金保障,故投保人無需擔心浪費保險金額而執意由公立醫院轉往私家醫院住院,可靜心休養以盡快康復。
公立醫院醫療報告需另行收費
入住私家醫院時,涉及費用一般會先由病人墊支,其後將所有收據及醫療報告交予保險公司索償。公立醫院的索償程序大同小異,分別在於公立醫院未必會主動提交索償所需的所有文件,尤其是當中的「醫療報告」就要由病人主動提出申請。未持有該份醫療報告的話,保險公司或會因文件不足而拒絕索償要求。

公立醫院醫生會為病人提供醫療報告,用以交待病人情況及醫療進展,然而如作其他用途(包括申請保險賠償),則需要額外支付費用,院方不會主動提交。醫療報告收費並不劃一,一般為港幣數百元左右。另外由申請至接獲報告約需時2至3星期不等,投保人應在出院後儘快辦理申請手續,以免逾期提交文件而不獲保險公司賠償。
私家醫院
留意私院病房索償比率
由於私家醫院的病房分為三類,其服務與收費不一,故各大保險公司所推出的醫療保險計劃亦設有不同程度的住院保障,投保時可因應病房種類而選擇相應的醫療保險計劃。要留意若投保人入住的病房與保障範圍包含的種類不同時,賠償金額比例或會因應保單限制而調低。以市面其中一份保險計劃為例,假設投保人持有其普通病房的保單,每日最高賠償額為$1000。若然投保人選擇入住較高價的半私家病房(每日$2000),由於病房種類與保單不符,最終賠償金額將被打折扣,由原先的$1000減少至$750。此情況下投保人每日實際將需自付$1250。如果選擇再跳一級入住私家病房,賠償比例將再進一步調低,因此在選擇病房前務必要留意保單的私家醫院病房限制。
購買附加保障以涵蓋私院雜費
除住院外,如病人需於私家醫院進行手術亦應注意其保單保障範圍。一般醫療保險計劃都設有較高的手術費賠償額度,然而由於手術室租金之類的雜費其實會分開計算,或會讓投保人大失預算。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會在基本計劃外設有「附加保障」以供加購,能夠以若干百分比賠償基本計劃超額之款項,大大減輕病人向私家醫院求診的經濟負擔。
特別受保人
兒童醫療保險
相對於老年人的各項危疾,兒童則比較容易患上發燒、肺炎等疾病。雖然程度可能較輕,但因兒童抵抗力較差而且病情不易掌握,其患病住院機會甚至比成年人更高。故此不少家長皆會為家中年幼子女購買不同程度的醫療保險,令家長在養育兒童之時無需因醫療問題而多一重財政負擔。
兒童醫療保障及意外保障

孩童成長期間會面對較多環境轉變,面對不同風險之下所需的保險種類亦有分別。市面上各大保險公司主要提供以下兩種針對兒童的保險計劃,家長可以視需要及經濟狀況選購。
(一)兒童醫療保險
幼童抵抗力較差,踏入求學階段後亦開始較多與外界接觸,易因此感染疾病,亦較需要醫療保險保障。香港市面的兒童醫療保險主要分「住院及手術」及「門診保障」兩種。針對兒童的醫保內容與成年人稍有分別,兒童醫保針對幼童時期的住院保額及保費通常較門診為低,隨年漸長情況就會開始逆轉。
(二)兒童意外保障
兒童活動能力較強,但同時缺乏危機意識,易生意外。如果原來的保單內不包括意外保險,家長就可以考慮為子女額外購買一份。坊間常見的兒童意外保險普遍可以續保至20歲以上,部份可供獨立購買,保障範圍亦不一而足,由較輕微的家居意外(跌傷、輕微灼傷)、以至斷肢甚至身故均在意外保險可索償範圍。
投保兒童醫保注意事項
為切合家長需要,兒童醫保多包含住院時的加床保障。家長在選購保險計劃時可多加注意保障細節,如會否附加每年身體檢查(視力、脊椎)、是否保障兒童常見疾病(哮喘、手足口病、德國麻疹、細菌性腦膜炎及川崎病等)及會否以年齡劃分保費組別等等。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比較,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
高齡/長者醫療保險
2016年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交的報告顯示,香港男女平均壽命達81.42及87.32歲,成為全球長壽之冠。長者患上長期疾病或危疾的風險較高,例如中風、骨質疏鬆症、冠心病、糖尿病及前列腺癌等都是高齡人士常見疾病。一旦需要入院,所涉及的醫療費用亦可能是年輕人的數倍,故此一份保障範圍全面的高齡及長者醫療保險就顯得重要。

初次購買醫療保險的長者有幾點需要注意:
- 投保年齡上限 - 大部份醫療保險的投保年齡上限為65歲左右(部份則高至75歲),有意投保的長者需留意歲數是否已超過上限。
- 已有疾病 - 購買保險時,投保人已患有之疾病通常不在保障之列,長期病患者特別容易因此無法獲得賠償。
- 續保保費 - 已購買之長者醫療保險,一般提供續保年期至100歲,但每月保費則會隨年齡增加,通常每五年調整一次,增幅約10%至30%不等。
長者醫保宜及早購買
除了上述注意事項以外,高齡人士即使年齡上符合投保條件,但仍有可能因其他理由而難以受保,例如於俗稱「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之中被確認有「兩高」已不容易投保。再加上保費會隨投保人年齡調整,故在經濟能力許可之下宜及早購買醫療保險,保障退休生活。
出院後之看護服務
除留院費用之外,為長者而設的住院保險亦多涵蓋看護服務。部份保險公司的長者長期護理保障就包括出院後的護理;若受保人經註冊醫生書面證明患有功能障礙至一定程度,受保人更可獲每月定額賠償,不一定要入院或接受門診服務才可索償。
隨年齡增長,患上嚴重疾病的風險亦顯著提升。在一般長者醫保以外可再附加危疾保障,以針對癌症、心臟病等等的長者高風險疾病。但留意危疾保險的受保門檻較高(一般為50至59歲),保費亦相對較高,高齡人士可按實際需要投保。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比較,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
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及細節
.
常見保障範圍
普通科門診
醫療保險提供的門診保障是投保人最常用的保障之一。門診保障可包括西醫及中醫診症,以及指定日數的處方藥方(普遍均為三天)。而除了基本的門診服務外,小型的門診手術及檢查化驗也可包括在保障之內,以下將逐一介紹各門診保障:
-
普通科醫生門診:若投保人向指定的網絡診所求診,只需繳付保險計劃內訂明的自付費用(一般為港幣$20至$60左右),一般可無限次使用普通科門診服務。
- 專科醫生診症:經網絡普通科醫生轉介後,便可向專科醫生求診。通常所需的自付費用及每年求診次數均設有上限,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 門診手術:有些醫療保險計劃會設有門診手術保障,經網絡醫生建議,即可在指定的網絡診進行指定的小型手術。
- 預防性體健檢查:部分醫療保險會提供免費的預防性體健檢查,檢查項包括總膽固醇、空腹血糖、尿液常規檢驗等。
- X光診斷及化驗:若果獲得網絡醫生轉介,部分門診保障還覆蓋X光診斷及化驗服務。
選擇門診保障注意事項
除了以上提及的各項服務外,門診保障還可能包括其他額外保障例如物理治療、視力檢查及個人意外保障等,視乎個別保險計劃而定。部份保險公司會於受保後派發「醫療卡」(或稱「門診卡」)給予受保人士,投保人只需於應診時出示該醫療卡,即可以自付費享用醫療服務,無須擔心要先行支付高昂醫藥費。在選擇合適的門診保障時,投保人需注意各保險公司均會提供不同的醫療網絡,選擇時可留意相關醫療網絡供應商的聲譽以及其覆蓋地區是否廣泛,若能覆蓋工作及居住的地區更好。另外,需注意部份門診計劃不設獨立投保,投保人或須先購買住院醫療保險,然後才能加購門診保障。
處方藥物
處方藥物是指必須在有註冊醫生、註冊牙醫或註冊獸醫所發出的處方授權下才可配售的藥物。此等藥物的藥力較強或存有副作用,例子包括降高血壓藥、口服降血糖藥、糖尿藥、心臟藥、鎮靜劑等以治療較嚴重疾病的藥物,而不當使用可引致健康受損。病人可經醫生診斷後於診所取得藥物,或是憑醫生處方,自行到註冊藥房購買藥物。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處方藥物的銷售包裝上必須標明「Prescription Drug 處方藥物」,而駐有註冊藥劑師的藥房或店舖則會展示白底紅字的「Rx」標誌,以供辨認。

醫療保險中的門診醫療保障,除了醫生診症外,一般還包含普通科醫生、由普通科醫生轉介的專科醫生,以及中醫的基本處方藥物。而一些處方藥物如巴比妥類,和非處方如傷風咳藥,有些保險計劃卻未必會承保,投保前需要特別注意。
專科診症(一般需普通科醫生轉介信)
當你因病向普通科醫生求診時,醫生有機會因應需要而將你轉介專科以讓專科醫生作進一步診斷及治療,較常見的專科有例如眼科、牙科、婦產科、皮膚科、內科、外科、骨科、兒科、心臟科、神經外科等。然而由於專科醫生普遍收費較普通科醫生為高,倘若欠缺適當的醫療保險,突如其來的專科醫療費用可構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選擇包含專科門診及治療保障之醫療保險可以為你獲得保障。
選擇醫療保險時需留意計劃中是否有門診保障。通常門診保障包括普通科及專科,要獲得專科治療,往往須由普通科醫生轉介,才能向專科醫生求診。留意部份醫療保險計劃索償時可以豁免膚科、眼科、婦產科、骨科及創傷外科、耳鼻喉科及兒科等專科之轉介信。
而醫療保險的專科保障項目除了診症,還包括指定日數的處方藥物,當中可能需要繳付自付費用(通常為數十至一百港元),而每年的診症次數亦有所規限,購買時需留意當中條款。此外,醫療保險或有兩個較特別的專科保障需要另外加購,分別是牙科保障及產科保障。
牙科保障
俗語有云:「牙痛慘過大病」,要於牙痛時得到迅速而適切的治療,並同時減輕治療費用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你可選擇包含牙科保障的醫療保險。一般的健康或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未必涵蓋牙科保障,投保人或需購買附加計劃以獲得相關保障。牙科保障範圍普遍包括洗牙、脫除蛀牙、修補蛀牙、口腔檢查、牙科急症、假牙、牙齒矯正、放膿/止血縫針、牙痛及細菌感染的藥物治療等牙科常見服務,全面保障投保人的牙齒健康。

牙科保障範圍
以下是一般牙科保障包括的保障範圍,因應保單細則及條款,保障金額或範圍會有所不同,投保人必須留意。
- 常規口腔檢查
- 牙齒服務前所需的X光測驗
- 膿瘡
- 補牙
- 脫牙
- 修復齒尖的牙冠釘
- 齒根管的治療
- 齒根尖切除術
- 假牙
- 牙齒治療所需藥物
- 牙週病的手術
- 金牙鑲嵌
- 齒冠與齒橋
- 意外緊急治療
- 部分或整體軟組織阻生
- 牙骨阻生
- 牙齒矯正治療
- 全視牙照
牙科保障注意事項
選擇牙科保障時需注意其最高賠償額及自付費用,而且一般牙科保障均設等候期,等候期內之護齒治療將不獲賠償。一般保險公司的牙科保障亦不包括牙齒矯正及漂白美齒治療等美容治療。近年,獨立的牙科保險計劃亦漸見更多選擇,保障範圍甚為廣泛,投保前,應先了解保障範圍是否切合自己或家人的需要。
產科保障
近年公立醫療系統人手負荷經常超標,產科亦是重災區之一。相較之下,由於私家醫院可以提供較充裕的醫護人手照顧孕婦及孩子,很多人亦會希望到私家醫院分娩。然而私家醫院開支高昂,對家庭經濟的負擔可能會較大。有計劃生育的年輕夫婦可以考慮購買包含產科保障的醫療保險。倘若你打算生育,亦可加購產科保障。產科保障可以保障大部份生育開支,例如產前的一般檢查、超聲波檢查,自然分娩或剖腹生產的手術及住院費,產後坐月費用等。然而其等候期可長達一年,等候期間不獲保障,故此有意生育的人士可盡早購買。

一般健康或醫療保險計劃當中,通常會設有產科保障這個可以加購的選項,為準父母減輕因懷孕而帶來的沉重開支。但須注意產科保障一般不設獨立投保,有些保險公司會要求醫療保險的投保人,在附加購買產科保障時,須同時選購門診保障,才可獲得承保。
產科保險保障範圍
產科保險的保障範圍包括產科醫生費、自然分娩、剖腹生產或流產、住院費、產前產後檢查費及初生嬰兒護理費等。部份保險計劃亦可以保障懷孕或分娩期間的併發症以及初生嬰兒健康狀況,全面照顧你及嬰兒的需求。
產科保障等候期
產科保障通常會設有較其他保障為長的等候期(一般為8個月至1年左右)並對投保人年齡設有限制(一般19歲至40歲左右),為得到最佳及有效的保障,投保人必須詳閱保單內的條款及細則。
投保注意事項
有些保險公司提供的產科保障,需要夫婦一同投保才可以生效,且規定其子女需於香港出生,有意於外地分娩者未必適用。由於保險公司需平衡風險的關係,部份計劃或會不接受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內科病及曾施多次腹腔手術的孕婦投保。另外,由於產後抑鬱屬於精神病,擔心分娩後會患上的相關病症的人士需注意投保的醫療保險計劃是否包含相關 精神科保障。
中醫門診
香港中醫服務
現在很多香港人都喜愛向中醫求診,因其醫療理念著重調理身體,能從根源下手解決病症。現時除了私人應診的中醫診所外,香港醫院管理局在全港各區均設有中醫中心,當中部份與大學及非政府機構共同營運,為港人提供西醫外另一個選擇。

以下列舉中醫診所會提供的一些服務:
- 針灸服務
- 骨傷推拿服務
- 內科服務
- 腫瘤科服務
- 婦科服務
- 皮膚科服務
- 呼吸科服務
- 消化科服務
- 腎科服務
- 過敏病科服務
- 心腦血管科服務
- 肝病科服務
- 糖尿病科服務
- 老人科服務
- 兒科服務
- 泌尿科服務
- 風濕病科服務
中醫門診保障
現時有不少醫療保險的門診保障涵蓋了中醫門診保障,跌打及針灸等療程也在受保之列。投保人一般可獲得不多於兩天的基本中藥療程,但名貴補藥及藥材如燕窩、人蔘及靈芝等則不會納入保障範圍。而如果應診中醫及服藥的原因純粹是調理身體而非因傷病等情況亦未必屬於賠償範圍。此外亦要注意一般醫療保險會對中醫門診次數有限制,與西醫一般不限次數有別,你可按個人需要而選擇有合適中醫門診保障的醫療保險。
索償注意事項
為了獲取應得的賠償,投保人應向持有合法牌照的註冊中醫師求診,並依照香港保險業聯會的規定,向保險公司索償時提供有效證明,例如正式收據及藥方(處方盞),以作實報實銷。
醫務化驗
當你發現身體不適,然後向醫生求診時,醫生可能需要轉介你作各種化驗測試以進一步確定病患因由。

醫務化驗的最主要作用是幫助醫生診斷、跟進及監察疾病並依化驗結果作出針對性治療。常見的化驗測試可以包括分為數類,包括
- 生化測試,如肝或腎功能、荷爾蒙、免疫測試等;
- 血液分析,如檢查血小板、血紅素、身體凝血狀況等;
- 微生物測試,如細菌培養及塗片等;
- 組織病理學,如檢測身體組織細胞是否出現癌變等;
此外,醫務化驗或會配合影像診斷例如X光掃描等一起進行檢查。香港除了公營醫療機構外,亦有很多私營醫務化驗所可提供化驗或影像掃描服務,唯選擇時應盡量選擇獲發醫務化驗認可(由香港認可處發出)的化驗所。
購買醫療保險時可選擇門診保障,或會包括影像診斷及化驗測試在內。如是診斷性的化驗測試,一般可在化驗所進行。所以若然受保人入住醫院進行化驗測試,受保人則要留意其住院保障的保障範圍是否包括診斷性的測試,否則可能會被視為沒有醫療需要而住院,不獲保險計劃保障。
有些醫療保險計劃規定化驗測試必須經由網絡醫生轉介才能受到保障,並設有年度最高賠償額,受保人亦要留意。你需要仔細閱讀及比較各醫療保險計劃的詳細條文,以檢視其保障的化驗項目及相關索償條件。
住院保險
若因病或意外住院,需要應付病房及醫療等開支,醫療保險當中的住院保障便能為投保人提供金錢上的協助。除了支付住院期間所需的費用,有些住院保險計劃更提供現金或入息保障,減輕投保人在住院期間的日常家庭生活支出,讓病人可以安心接受治療。
住院及其間的膳食
住院保障範圍
關於住院的保障範圍,一般包括病房、膳食費用及醫生巡房費等,但有以下幾點需要留意。
病房類型
住院費用會因應住房級數而有所不同,各私家醫院的大房、半私家病房及私家病房的收費並不一樣,醫療計劃均會列明保障所包括的病房類型。投保人於選擇前必須先了解住院保障所覆蓋的病房類型是否適合自已。
住院時數

有些住院保障設有最低住院時數,例如部份計劃需受保人在同一所醫院連續留院6小時以上,並且被收取病房及膳食費用,才能獲得保障。甚至有些計劃要求受保人留院「過夜」才算符合住院定義,視乎個別醫療計劃對「住院」之定義。
住院免找數
若因疾病而急需入住私家醫院,其高昂的入院費用及按金可能並非所有普通市民皆可以先行墊支。有見及此,香港有些住院保障提供入院免付按金,出院免找數、免索償的服務,讓受保人專心治療。投保人於使用前可先了解保險公司的服務安排及程序,如遇上保障範圍不包括的收費項目,保險公司還是會要求投保人支付該等費用。
醫療保險不保事宜
為免病人濫用住院保障,醫療保險計劃內或會對住院原因有所規範。例如投保人需要證明住院原因是「醫療所需」,而非「非必要之住院」才可獲得保障。假若投保人接受各項例行或預防性質之體格檢查或其他檢驗,即使獲醫生安排住院,亦未必能獲得賠償。此外,若住院因由為屬於美容手術、整形手術或隨意選擇之手術,亦不屬受保範圍。
住院手術保障
如果投保人進行較大型的手術而需要留院,有手術保障的醫療保險亦會保障其間之住院及各項醫療開支。部份手術前後治療保障更保障手術前及手術後有關同一傷患或疾病的治療費用,包括1次手術前的診所診症及手術後數星期內所有診所診症。

小型手術
小型手術保障
醫療手術可以按大小區分。小型的手術例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內窺鏡程序、白內障手術、刮宮手術,及體外電震波碎石術等不一定需要住院。所以有些醫療保險當中會設有門診手術保障,適合無需住院的小型手術治療,以便投保人在醫院或私人診所進行日間手術也可獲得保障。但須留意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或將某些小型手術列為「非必須住院的醫療手術」,如果投保人於該手術後安排住院未必可以獲得住院費賠償。
投保前注意事項
無論是小型、中型、大型,還是複雜手術,手術期間有機會牽涉外科醫生費用、麻醉科醫生費用、手術室費用等,投保人需注意保單的手術保障是否能覆蓋這些範圍。
選購保險時亦要注意其手術保障的最高賠償額是以每手術計算或以每病症計算。以手術計算的話,假如投保人因同一病症而需要進行兩次手術,一般每次手術均可獨立計算並獲得全部賠償。倘若是以每病症計算,則因兩次手術均被視為同一病症引致,所以會合併在同一項保障額內扣除,有機會未能獲得全部賠償。
傷殘保障
因患上不同疾病而需入院治療固然令人大失預算,要是遇上因意外或工傷而導致肢體傷殘,帶來的經濟壓力亦是很沉重的。購買合適的醫療保險可以為你分擔因意外傷殘而引致的醫護費用,渡過難關。
傷殘的定義

殘疾可以包含多種類別,例如言語障礙、視障、聽障及肢體傷殘等,當中以肢體傷殘較為常見於保險計劃保障範圍中。根據香港醫學會在1994年提出的意見,肢體傷殘的定義為「任何人士如因骨骼、肌骨骼或神經器官殘障,並主要損及運動機能,以致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日常活動受到妨礙或限制,皆可視為肢體傷殘人士」。至於導致傷殘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主要可分先天(例如遺傳疾病、胎兒缺氧等)及後天(例如疾病、工傷意外等)。
醫療保險的傷殘保障
醫療保險的原則為「實報實銷」,可賠償投保人因傷病或意外而衍生的住院及醫療開支,部份醫療保險更可讓投保人就人造義體或義肢的費用進行索償。然而一般醫療保險都不會因投保人永久傷殘而發放一筆過的現金賠償,而且因傷殘而需添置的輪椅、床及傢俱、助聽器、特別支架及輔助步行器具等亦可能不在賠償之列。故若投保人從事的工作有較高風險遇上工傷(例如建造業),其醫療保險可配合意外保險一起購買。
意外保險的傷殘保障
當投保人「在傷殘的首兩年內不能從事現有職業」或者「在傷殘後首兩年後不能從事適合其學歷、訓練或經驗之任何職業」,無論他是因意外或疾病導致傷殘均可獲得一筆過的賠償金。如果投保人不幸完全及永久傷殘,意外保險更可提供每月收入保障。
無論是因病或工傷而不幸引致傷殘,合適的醫療及意外保險可以給予你適當賠償,減輕醫療及生活負擔。然而投保人於投保前應細心了解各計劃的條款及細則,保障自身利益。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立即比較一下,看看哪些醫療保險包含傷殘保障吧!
特別保障範圍
疾病保障
女性疾病保障
近年購買醫療保險有年輕化趨勢,即使是原本較傾向消費於美容護理產品的年輕女性,亦對醫療保險愈來愈關注。因此市面亦有越來越多針對女性需求的醫療保險計劃出現,即使是普通醫療保險亦增加了很多女性專屬的疾病保障。這些醫療保險計劃能夠保障各項女性常見疾病及全面照顧女性的醫護需要。
乳癌及子官頸癌
在女性專有的各種嚴重疾病中,最常見的無疑是乳癌及子宮頸癌。其治療方法可包括外科手術(切除乳房/子宮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常用於治療癌症的方法,一般醫療保險計劃亦可協助承擔受保人的相關醫療開支。此外,部份乳癌患者或會採用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投保人需留意承保的醫療保險是否包括這些治療方法及其限制。至於其他女性常見的疾病則包括心臟病、 肺癌、直腸癌及腦血管病等。

孕婦分娩保障
懷孕生子是婦女人生大事,處於懷孕期的婦女需要比平時更全面的護理。懷孕保險一般不接受獨立投保,而且亦設有年齡限制,保障範圍除分娩所需的所有醫療費用之外,亦可以針對嬰兒額外附加先天性疾病保障。注意部份懷孕保險計劃或設有投保期限,投保人必需於預產期前若干時間投保(可長達60天)。
女性投保注意事項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不少女性疾病保障計劃都會附加多種健康檢查(或可以優惠價格添購),依照受保人年齡不同,範圍可以包括綜合婦科檢查乳房造影檢查,或者針對高齡女性的骨質疏鬆檢查,讓投保人盡早發現毛病,及時治理。此外,雖然整型手術在本港越見普遍,部份女性保險中亦可見「容顏保障」項目,但留意幾乎所有美容相關的手術費,即使是手術失誤帶來的醫療費用均不在女性醫療保險計劃保障之列。各位女士於投保前務必了解清楚各醫療計劃的條款及細則。
GoBear 明白各女士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女士們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立即比較一下,看看哪些醫療保險包含女性疾病保障吧!
男性疾病保障
雖然現代社會提倡性別平權,但亞洲地區中各家庭的男性往往肩負起家中經濟支柱的責任,有時亦因埋首工作而忽略自身健康,像前列腺癌、睪丸癌、心臟病、高血壓及中風等都是香港男性常見之疾病。一旦不幸患上病症不單影響職場發展,更有可能令整個家庭頓失依靠。購買合適的醫療保險可保障眾多男性疾病,減輕患病時的經濟負擔。
前列腺癌保障
普遍而言,50歲以上且有飲酒習慣的男士較易患上前列腺癌。與一般癌症的最大分別是癌細胞可以長時間維持在小部份前列腺而不擴散,較難發現。其治療有多種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前列腺、放射治療、激素治療及化學治療等。醫療保險一般保障各項手術及化學治療,然而激素治療等較罕有的則未必包括在內。
高血壓保障

高血壓是另一男性容易患上的疾病。其成因較為複雜,而且亦容易因高血壓衍生出其他疾病,保險公司未必接受高血壓人士投保醫療保險,即使接受,其保障範圍亦會較為嚴格。決定承保範圍的根據包括高血壓之成因、衍生其他疾病的機會率,甚至是申請人的家人健康狀況。保險公司亦可能在考慮承保範圍時,要求投保人提供各樣高血壓成因及治療情況的資料。因為情況不一,所以即使兩個同樣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的投保人,受保範圍也可以不盡相同。
中風保障
中風作為男性的一大「殺手」疾病,市面有保險公司推出專門針對中風治療的醫療保險,全面覆蓋患者在治療前、過程中及治療後的各項醫療費用,除直接費用以外甚至包括額外的復康護理(中醫、物理治療、 心理輔導),病人即使出院後依然可受惠於保險保障。
除了上述疾病外,鼻咽癌、肝硬化及心肌梗塞等亦是香港男性常見疾病。各男性投保人於投保前應了解清楚各項常見男人疾病及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以選出適合自已的醫療保險。
心理疾病治療
心理病病因
心理病實際上是精神病的一類,通常用於情況較輕微的精神或情緒困擾上。其成因因人而異,但一般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兩類原因。內在原因包括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調、家族性遺傳或個人性格因素。而外在原因就指其工作及生活環境因素,諸如成長經歷、工作壓力、婚姻及家庭糾紛、親人逝世等都會使心理及情緒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心理病病徵

心理病病徵除了煩躁、緊張、驚恐、憂慮、逃避社交及情緒低落等心理困擾,亦可以包括頭痛、失眠、疲倦及其他原因不明的疼痛等身體問題。只要盡早求醫並接受適當治療,心理病是可以受到控制並康復的。
關於心理治療及其醫療保障
心理治療就是針對壓力、失眠、抑鬱、焦慮及情緒病等所作出的分析及治療,以建立關係、溝通以及進行自我探索等各種專業技巧去紓緩及疏導患者心理上的困擾,以讓患者的身心回復健康,例如認知行為療法(簡稱「CBT」)就是一種著名的抑鬱症治療方法。因此,一些醫療保險計劃也會涵蓋心理治療,保障範圍包括心理醫生及心理治療師的診症費、相關的 住院治療、住院前後治療等。詳細保障範圍及索償條件則視乎個別醫療保險計劃而定,例如對診症的次數及住院的日數或設有上限,投保人索償時亦需提供主診心理醫生的診症相關文件。
皮膚疾病保障
香港處於亞熱帶地區,濕熱的天氣容易積聚細菌,加上都市人生活緊張,容易壓力過大,因此皮膚疾病成為港人常見疾病之一。皮膚疾病病徵通常比較輕微且治癒率高,但少數嚴重的或會危及性命。市面上存在不少包括皮膚疾病保障的醫療保險,可以於受保人患上皮膚疾病時提供醫療保障。
皮膚疾病成因

皮膚疾病種類繁多,當中真菌感染、皮膚炎、帶狀疱疹、脂漏性皮膚炎、膿瘡以及疥瘡等都是常見的皮膚疾病。皮膚病成因亦較為多樣化,可包括外在的物理因素(如接觸到過敏源、紫外線)、內在的病毒感染,以至心理的因素(如情緒不穩引致新陳代謝紊亂)等,而且任何年齡階層都有機會患上。懷疑患上皮膚疾病的受保人可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以獲得治療,如果病情特殊,普通科門診醫生或會將個案轉介皮膚科醫生作進一步診治。一般醫療保險亦會包含普通科及 專科門診保障,但需留意醫療保險計劃或需普通科醫生的轉介信才會對專科門診作出賠償。
醫療保險的皮膚疾病保障
假如確診皮膚疾病,通常可以使用藥物或外擦藥膏以控制病情及治療。不過由於皮膚疾病患病成因眾多,故由確診皮膚疾病、尋找成因直至病人痊癒所需的時間或較一般疾病長,醫療保險可保障受保人期間的診治及藥物等醫療費用。倘若不幸患上皮膚癌,可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使用化學治療,部份醫療保險或會保障這些療法,少部份計劃更會保障受保人的心理治療費用。另外,很多女士亦會進行激光脫疣,因為疣於醫學角度中屬於病毒且帶傳染性,生疣亦可定義為皮膚病,故部份醫療保險會將激光脫疣歸類為門診小手術而作出賠償。
皮膚疾病有很多類型,投保醫療保險前應先了解受保的皮膚疾病保障範圍,並詳閱條款及細則以選擇最合適的醫療保險計劃。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立即比較一下,看看哪些醫療保險包含皮膚疾病保障吧!
特別疾病保障
除了常見疾病外,大眾亦會擔心患上各種較為罕有的嚴重疾病如伊波拉、克羅恩氏病及象皮病等。例如2014年香港曾經經歷一場「伊波拉病毒疑雲」,即使最後證實屬虛驚一場,不少受保人均會關注其已投保的醫療保險計劃會否包括相關疾病之保障。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為人畜共通病毒,人類可透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而被傳染。其潛伏期為2至21天,患者可有不同症狀例如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外出血及發燒等。惡化後可導致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器官衰竭。暫時沒有證明有效的治療方法。

克羅恩氏症
克羅恩氏症(又稱克隆氏症)是一種腸胃道炎症,其成因至今未明。疾病可令腸道出現慢性發炎和潰瘍並可引致多種症狀例如腹痛、腹瀉、發燒、體重下降及肛門出血等。目前並無任何藥物治療和手術能根治克隆氏症,患者只可長期透過藥物控制病情。
象皮病
象皮病(又稱血絲蟲病)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體內的血絲蟲破會壞淋巴系統並使血液流通受阻,繼而導致淋巴發炎腫大。患者的症狀是四肢、軀幹甚或生殖器嚴重水腫。患者可透過服用藥物及手術改善。
其他較為罕有的嚴重疾病可包括暴發性病毒肝炎、腎髓質囊腫病、庫賈氏病及狂牛症等。
醫療保險的疾病保障範圍
除個別特別註明的疾病外(例如先天性病患及愛滋病),醫療保險一般不會限定疾病的種類。醫療保險會為診症、治療、住院及手術等開支作「實報實銷」之賠償。唯需注意醫療保險公司或會在每年續保時因應情況更改保單條件,例如早年伊波拉病毒擴散嚴重時,英美多家保險公司就曾在新造保單或續保保單中,加入「伊波拉不保條款」。因此,除了投保新保單時需了解清楚計劃條款外,續保時亦應留意保障範圍會否有所更改。
- 愛滋病治療
-
癌症治療(例如化學、放射及標靶治療)
-
眾多疾病中,癌症可算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2014年登記死亡的的數據*,有約30%死亡就是因為癌症。而眾多癌症中又以大腸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及前列腺癌為五大最常患有癌症。患上癌症除了生理及心理受影響,其診治費之高昂亦會造成沉重經濟負擔,你可以透過醫療保險獲得相關保障。

一般醫療保險
一般的醫療保險或設有基本的癌症保障,由投保人應診、化驗診斷、確診患癌及其後之住院及治療均有保障。然而其限制較多,其相關的最高保障額亦較低。例如購買或租借醫療設備及心理輔導等延伸護理費用一般不包括在保障範圍內。
癌症醫療保險
有見一般醫療保險未必滿足投保人的保障要求,現在亦有新興專為癌症而設的醫療保險或癌症額外保障。這些計劃對癌症的保障比一般醫療保險全面,賠償額亦較高(終身賠償額可達數百萬)。讓癌症病人可全數實報實銷所有符合資格的醫療開支。有些甚至保障患癌其間的中醫、營養師、心理輔導以至家中護理服務之開支,以讓患者可安心接受各種癌症治療。
注意事項
除了醫療保險外,危疾保險亦會保障癌症,唯其為一筆過賠償,跟醫療保險的實報實銷原則不一樣。投保人於選擇醫療保險時需留意其對癌症之定義,例如是否包原位癌及初期癌症,不同醫療保險對受保之癌症種類亦有可能不一樣。此外亦要留意醫療保險均設最高賠償次數及賠償額限制。投保人宜先多作比較留意相關計劃之詳細條款。
*資料來自於香港衛生署網頁(2017年5月)
專科服務
眼科治療
眼睛作為人的靈魂之窗,每日幫助你接受大量外界資訊,需小心保護。但倘若不幸遇上傷害或疾病都有機會使其功能受損,繼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點退化、視網膜脫落等都是香港較常見的眼疾。當中青光眼更是頭號致盲的眼疾*,其初期病徵亦難以察覺,專家建議40歲以上及高危人士定期接受眼科檢查。選擇合適的醫療保險將可以為你的眼睛提供適切眼科保障。

眼科作為專科之一,其診症費用一般較普通科門診高,選擇含有保障專科診症的醫療保險將可減輕眼科治療帶來的經濟負擔。假如患上白內障或視網膜脫落等眼疾而需入醫院進行手術,一般醫療保險亦會賠償手術及其間 住院的費用。眼科跟其他專科診症之索償條件亦有可能不同,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會豁免眼科需具醫生書面轉介的要求,唯投保前需注意當中會否設有每年診症次數上限,以及每次應診之最高賠償。
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會提供定期的眼科檢查,投保者可以每年到保險公司指定機構進行視力檢查,進階的眼科保障計劃更會保障投保期內之激光矯視及更換眼鏡等開支。
*資料來自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智友站(2017年4月)
精神科治療
香港人生活繁忙、工作壓力大,容易引致精神緊張,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精神及情緒健康問題,影響工作表現及日常作息。不過由於精神科問題不屬於身體機能疾病,故一般危疾保險均不會將其納入保障範圍。至於醫療保險,以往精神科治療常被列入不受保項目,但近年部分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已逐步擴大至精神科治療,包括精神科醫生的診症費、住院前後的治療、精神科病床,甚至心理學家提供之治療等費用可以獲得賠償。常見可接受精神科治療的病症包括抑鬱症(Depression)、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憂慮症(Anxiety)、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等。唯於投保及選擇醫療保險前有幾點需要注意。
投保前勿隱瞞病歷
保險公司對投保前已有精神科應診記錄者的審批一般較為嚴謹,其保費亦可能會作相應調整。然而投保人於投保前亦應清楚說明過去病歷紀錄,除可讓保險公司評定風險外,亦可保障投保人自身利益,免卻將來索償時產生的爭議。因為保單中都會附有有關「失實陳述」的條款以保障雙方。

情緒或精神病引發之行為
由於醫療保險均將自我傷害或自殺列為不保事項,因此即使病人受抑鬱症或其他精神問題影響而作出該行為需入院進行治療,亦不受醫保所保障。
保障限制及索償事項
醫療保險對保障精神科治療的醫療保險計劃或會對診症的次數及住院的日數設有上限,並可能需要事先授權才可獲得賠償。而投保人索償時亦需提供主診精神科醫生的診症相關文件。因此投保醫療保險前可先了解及比較不同保單的保障範圍,以確保得到最佳保障。
脊骨神經科及骨科
脊骨神經科療法及骨療法都是有異於傳統西醫的一種推拿療法,主要用作治療各種骨骼以及關節系統引伸之健康問題。兩者的醫學觀念類近,皆是認為很多健康問題的源頭是來自於肌肉骨骼或關節移位而導致身體失衡。以下將逐一講解其原理及作用。
脊骨神經科療法及骨療法
脊骨神經科療法
脊骨神經科療法始於美國的替代治療技術(或稱另類醫學)。其專業範疇包括診斷、治療及預防因骨骼、肌腱系統毛病引致的神經系統及整體健康所衍生的各種病症(世界脊骨神經科聯會1999年)。由於脊醫相信脊椎角度不正確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繼而使人體演變成疾病,所以他們會以推拿手法或器材矯正身體的肌肉骨骼系統(特別是脊椎部位),以讓脊骨、中樞神經系統及身體自然修復,並藉此減少疾病發生。脊醫較常治理的問題包括頸肩腰背痛以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骨療法
骨療法跟脊骨神經科療法同樣屬於替代醫療,亦是源於美國。它不需借助任何藥物,通常是透過骨頭與關節的推拿,調整和強化身體,包括關節、肌肉和脊椎的整體結構,並消除血液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的障礙,以舒緩各種痛症。它亦能促進人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重現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骨療法常用於關節痛、頭痛、頸肩腰背痛以及運動創傷等問題上。
如何尋找合適治療師
所有脊醫或骨療師均須在有其相關公會註冊才可合法執業。公會會要求註冊人必須完成相關認可的課程,你向相關公會取得註冊治療師資料。
脊骨神經科療法及骨療法的醫療保障
如購買涵蓋脊骨神經科及骨科的醫療保險計劃,保障範圍大致包括骨科醫生及脊醫的物理療法診症和治療。向脊骨科求診本來無需經醫生轉介,但某些醫療保險計劃或須具備醫生轉介信才能獲得賠償,所以投保前,務必了解清楚保障範圍及條件是否迎合自己或家人需要。
肝臟疾病保障
都市生活節奏急促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容易於不知不覺中加重肝臟負擔,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肝臟疾病,當中肝癌更是香港人的著名「殺手」。然而很多人會忽略了肝臟的警號,在不得以求醫時已經為時已晚。盡早關注肝臟的保健和投保醫療保險,可為肝臟提供多一重保障。
肝臟疾病主要成因
肝臟疾病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生活習慣所致,另一方面則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致。在生活習慣上,飲酒、夜睡、缺乏運動及飲食不定時等等都容易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肝臟疾病。懷疑患上肝臟疾病者可向腸胃肝臟科醫生求診,只要經由普通科醫生轉介,一般醫療保險均會保障專科門診。

而另一方面,肝病也會因肝炎病毒引致,肝炎病毒十分普遍,估計全球有三億五千萬人是慢性乙型肝炎帶病毒者*,而患者於感染肝炎病毒後亦未必即時有身體反應,故較難發現。市面部份醫療保險包含 疫苗接種保障,包括驗血及甲、乙型肝炎疫苗注射等。若確診患上脂肪肝等疾病,病人可以依靠藥物控制和改善生活習慣得到治癒。但若果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疾病,病人就需使用其他療法或進行換肝手術。
肝臟疾病治療保障
一般醫療保障計劃都會負責治療肝臟疾病之手術,藥物或住院服務費用。如需進行肝臟移植手術,部份保險計劃亦列明可為投保人保障包括手術費及其間的住院、膳食等各樣開支。而如果不幸患上肝癌,則可採取外科手術及化學治療等傳統療法,很多醫療保險均會包括這些療法。但若採用低溫療法、酒精注射或紓緩療法等較新式的療法,則需格外留意是否屬於保單保障範圍。詳細條款因各醫療保險計劃而異,投保人可於投保前了解清楚並選擇最適用的醫療保險。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署病毒性肝炎預防服務網頁(2017年6月)
肺部疾病保障
香港的空氣質素近年一直備受關注,不論是霧霾、二手煙、汽車廢氣,抑或基建工程產生的煙塵均會造成空氣污染,市民吸入這些物質亦有機會影響身體健康,甚或招致肺部疾病。吸煙人士、建築業工人以及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士都是患上肺部疾病的高危族群,要保障肺部健康及家庭經濟,大眾可選擇含有肺部疾病保障的醫療保險。
肺部疾病成因
患上肺部疾病主要成因有空氣污染、病人傳染、基因病變以及遺傳。常見的肺部疾病則有肺炎、肺積水、結核病(俗稱「肺癆」)、氣胸(俗稱「爆肺」)、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癌等。肺部疾病的病徵不一而足,然而普遍均會引致呼吸困難,導致缺氧、氣喘、咳嗽等問題,影響日常生活。懷疑患上肺部疾病者可向呼吸系統科醫生求診,只要經由普通科醫生轉介,一般醫療保險均會保障專科門診。要準確診斷疾病,醫生或會要求病人進行胸肺X光照片檢查,不少醫療保險的門診保障亦會包括X光診斷及 化驗的費用。
醫療保險的肺部疾病保障
假若病人不幸確診患上肺部疾病,一般醫療保險可保障肺病病人的治療藥物、住院及手術等醫療費用。如受保人患上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或需要接受手術切除部份肺部或進行長期氧氣治療。長期氧氣治療需要病患者購買製氧機及手提氧氣瓶,然而普遍醫療保險並不包括添置醫療輔助設備的費用。若患上的是肺癌,除外科手術外,病人可接受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及標靶治療,唯需注意已投保的醫療保險會否對相關治療方法有所規限。
另外,投保人如患有先天性肺部疾病(例如哮喘),需於投保時如屬告知保險公司。倘若投保時刻意隱瞞,保險公司將有權拒賠,且有可能沒收保費。肺部疾病有很多類型,投保醫療保險前應先確認各計劃之保障範圍及各條款,選擇最合適的保險計劃。
腦部疾病保障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和最複雜的器官,作為神經系統控制中心,大腦控制了人類絕大部份的功能。腦部一旦受損或患上各種疾病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腦部相關疾病的治療、手術及醫藥費亦十分高昂。購買含有腦部疾病保障的醫療保險可助你減輕經濟負擔。
常見腦部疾病
後天常見的腦部疾病可包括腦震盪、癲癇症、亞爾茲默氏病(即俗稱之「老人痴呆症」)、腦炎、腦腫瘤、柏金遜症及中風等。不同的腦部疾病病徵各異,但普遍可能會有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於意識、感覺以及運動等方面感覺到困難。腦部疾病患者可透過藥物、手術、放射及化學治療等方法治療。
醫療保險的腦部疾病保障
患上腦部疾病者可向腦神經科醫生求診,只要經由普通科醫生轉介,一般醫療保險均會保障專科門診。假如懷疑患上腦震盪,你則可能需要進行腦部影像檢查以進一步診症。而當病人確診患上腦部疾病後,院方或會安排住院以作觀察、治療或進行手術,醫療保險就可以為受保人的 住院及手術費用等開支作保障。然而由於腦部疾病手術費用較高,受保人需留意其保單的保障額度是否足夠治療該腦部疾病,特別是「香港第四號殺手」的中風*。
中風醫療保障
中風是最常見的嚴重腦部疾病,而且需要長期治療,即使不用住院,其護理費用亦會帶來龐大的財政負擔。故市面有部份保險計劃專門針對中風而設,特設較高的保額,而保障範圍亦可以全面覆蓋患者整個醫療的前後過程,包括診斷、治療以及手術後的醫療開支,例如電腦斷層掃瞄、專科手術、標靶治療、物理治療等。部份甚至連中醫及心理輔導等服務都包括在保障範圍中。
*資料來源:香港醫院管理局智友站網頁(2017年6月)
腎臟疾病保障
腎臟是人體泌尿系統的一部份,其職責為過濾血液中的雜質、控制體液及電解質水平,以及調節血壓。腎臟疾病會捐害人體的新陳代謝,而腎病亦與心臟病、癌症同樣長期處於香港致命疾病前列位置。而治療腎臟疾病的長期醫療費用亦會為病人帶來沉重經濟負擔,購買合適的醫療保險可為你提供腎臟疾病保障。
慢性腎衰竭
早期腎病病徵較不明顯,患者於患病早期可能並不自知患上例如急性腎病、腎小球腎炎、腎結石及前列腺炎等腎臟疾病,因延誤治療而漸漸惡化成慢性腎衰竭。懷疑患上腎臟疾病的醫療保險投保人只要經普通科醫生轉介,均可向腎臟科專科醫生求診並獲保障。然而,一旦確診已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將需要透過腎透析治療或換腎以維持生命。
腎透析治療保障
慢性腎衰竭病人在等候換腎其間需進行腎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一般而言每星期需進行二至三次洗腎,牽涉金額比較高昂,合適的醫療保險可減輕長期洗腎及覆診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唯需留意普遍醫療保險設賠償額度,超出額度時病人需自行支付部份醫藥費。小部份醫療保險則標榜可全數賠償腎透析治療的費用,幫助受保人應付治療腎病所需之龐大開支。
腎臟移植保障
末期腎衰竭病人可透過換腎根治問題,然而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腎臟移植有超過2千人排隊輪候,病人在確診需要換腎直至進行腎臟移植手術之間或需等待長時間。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會包括器官移植保障,可為投保人分擔手術費及其間的 住院、膳食等各樣開支,有部份計劃更會為進行腎臟移植而住院之受保人提供雙倍住院現金津貼,舒緩因病情而失去工作能力的病人之經濟壓力。詳細賠償限額及規則將視乎個別醫療保險計劃而定,投保前應清楚了解各條款及細則。
心臟病保障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壓力大又運動不足,心臟病成為港人常見的致命疾病之一。因生活忙碌而欠缺危機意識,及對心臟病認識不足均是延誤治療的元兇。及時發現並作治療可減少病發機會,市面不少醫療保險亦有心臟病保障。
心臟病主要成因
心臟病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總稱,它包括了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等,而當中最常見的是冠心病。除先天性與遺傳原因之外,冠心病的成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膽固醇過高:進食太多高膽固醇食物容易導致血內膽固醇過高,阻塞血液流通。
- 吸煙:香煙內之尼古丁會提高血壓及加速脈搏跳動,另外吸入過量一氧化碳亦會減弱血液帶氧功能。
- 運動不足:運動能夠減少血內之壞膽固醇,同時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
- 壓力:心理上的壓力都會令血壓提升,長期在高壓環境下生活會增加心臟負擔。
懷疑患上心臟疾病的醫療保險投保人只要經普通科醫生轉介,均可向心臟科專科醫生求診並獲保障。
冠心病治療方式
當病人確診患上冠心病,普遍治療方式可分「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手術治療再細分為血管造形手術(俗稱「通波仔」)及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兩種。前者將導管由大腿或手腕動脈引導至心臟血管狹窄部位,再利用球囊及支架擴張血管。後者則是以病人其他部位血管充當「血管橋」,改變血液流通路線。
醫療保險的心臟病保障
只要證明心臟病並非於投保前已患有,一般醫療保險均會保障受保人進行心臟病手術及其間之住院等各項醫護費用。然而由於心臟病搭橋手術屬於較大型的手術,手術費或會較高昂,投保人需注意其保額是否足夠。另外若病人刻意於投保前隱瞞或不公開家族心臟病紀錄,索償則可能被拒。投保醫療保險前應先確認各項保障的條款及細則,並作出比較以選擇最合適的保險計劃。
每年身體檢查
投保前的體檢要求
購買醫療保險計劃前,保險公司或會要求投保人先做身體檢查,以確認其身體狀況符合投保條件,部份公司則會對通過指定健康檢查的投保人士提供保費優惠。由於香港人作繁重,投保前亦未必有時間作身體檢驗,故有一些保險計劃會標榜「投保無須驗身」,從而簡化投保程序。你可依個人偏好或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的身體檢查保障
除了投保前的身體檢查,醫療保險受保人一般亦可享有免費或優惠價的定期身體檢查服務。定期的身體檢查讓你可適時跟進身體健康狀況,以便於病發初期盡早診斷並加以控制。此外檢查時醫生亦會替你評估不同疾病的風險,並對你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等方面提供專業建議,以協助你減低患上心臟病或癌症等嚴重疾病之機會,從而真正達到防患於未然。
身體檢查之項目
身體檢查實際包含的項目多寡視乎個別計劃而定。以下列舉一般可能包括之服務:
- 胸部X光檢查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
- 小便常規
- 血脂測試
- 血糖
- 肝功能測試
- 腎功能測試
- 尿酸
- 全血圖及血小板
- 血沉降
- 類風濕因子
- 梅毒血清測試
- 甲狀腺素
- 大便驗蟲及胞囊
- 大便隱血
- 肝癌及肝硬化檢查
- 靜態心電圖
- 心臟耐力測試
- 醫生解釋及報告
值得留意的是因應每個人不同之性別、年齡甚至職業等,其所建議進行的身體檢查亦會有所變化。例如女性的柏氏子宮頸塗片檢查及乳癌普檢,而男性則可進行前列腺癌抗原測試等額外檢查,所以投保人投保前應先了解個人體檢情況,以比較各個醫療保險計劃的受保要求及其提供之身體檢查保障。
化驗測試
當你發現身體不適,然後向醫生求診時,醫生可能需要轉介你作各種化驗測試以進一步確定病患因由。
醫務化驗的最主要作用是幫助醫生診斷、跟進及監察疾病並依化驗結果作出針對性治療。常見的化驗測試可以包括分為數類,包括
- 生化測試,如肝或腎功能、荷爾蒙、免疫測試等;
- 血液分析,如檢查血小板、血紅素、身體凝血狀況等;
- 微生物測試,如細菌培養及塗片等;
- 組織病理學,如檢測身體組織細胞是否出現癌變等;
此外,醫務化驗或會配合影像診斷例如X光掃描等一起進行檢查。香港除了公營醫療機構外,亦有很多私營醫務化驗所可提供化驗或影像掃描服務,唯選擇時應盡量選擇獲發醫務化驗認可(由香港認可處發出)的化驗所。
購買醫療保險時可選擇門診保障,或會包括影像診斷及化驗測試在內。如是診斷性的化驗測試,一般可在化驗所進行。所以若然受保人入住醫院進行化驗測試,受保人則要留意其住院保障的保障範圍是否包括診斷性的測試,否則可能會被視為沒有醫療需要而住院,不獲保險計劃保障。
有些醫療保險計劃規定化驗測試必須經由網絡醫生轉介才能受到保障,並設有年度最高賠償額,受保人亦要留意。你需要仔細閱讀及比較各醫療保險計劃的詳細條文,以檢視其保障的化驗項目及相關索償條件。
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一種將疫苗製劑以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種到人體內的技術。它能令人體產生對某一種病原的免疫力,透過免疫系統自行製造出抗體,使受注射者對某種疾病存有抵抗能力,預防特定的病症。香港衞生署會免費為嬰兒及兒童安排接受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包括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等十一種傳染病*。

然而除了該十一種傳染病外,一個人一生中還需要接受其他疫苗接種以預防不同的疾病,你可選擇含有疫苗接種保障的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的疫苗接種保障
在部份醫療保險計劃之中,疫苗接種會被包括在其保障中,以為健康提供預防性的保障,除了能夠保障投保人身體健康外,亦減低醫療保險索償機會,締造「雙贏局面」。常見的疫苗接種包括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而香港亦是乙型肝炎高度流行的地方。保障計劃會包括驗血及兩至三次疫苗注射。倘若驗血結果顯示受保人本身是肝炎帶菌者或有抗體者,將無須接受疫苗注射,並可能獲退還部分費用。
另外,香港官方建議的兒童防疫計劃疫苗、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生蛇疫苗、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旅遊疫苗接種等亦有機會包含在個別的醫療保險計劃之內,以令投保人可以免費或用優惠價接受疫苗接種,詳細條款及規則將視乎個別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而定。選擇合適的醫療保險除可接受疫苗接種,亦有機會接受定期身體檢查,為你保持健康體魄,達至「預防勝於治療」。
*資料來源: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2017年5月)
器官移植保障
雖然現今醫學昌明,然而仍是有不少不治之症。例如器官衰竭就不能單靠藥物或其他療法治癒,而是需要進行器官移植才能根治。器官移植會將一個人的某個完好、健全器官轉移到病人身上,以替換病人原本已損壞或喪失功能的器官。然而器官移植這種大型手術及其住院過程可能牽涉龐大金額,選擇合適的醫療保險可協助你應付進行器官移植的手術費及其間的住院開支。
活體及遺體器官移植
香港對於活體器官移植有嚴格限制,捐贈者需年滿18歲,並接受健康及心理評估,故一般多為病人親屬捐贈。現時香港多以遺體器官為主要移植來源,衛生署自2008年起啟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方便有意參與器官捐贈者進行自願性登記,截至2017年5月26日已有25萬名市民登記,而目前最多人輪候移植之器官為腎臟,共有二千多人,其次為眼角膜及肝臟*。至於其他可進行移植之器官及組織則包括心臟、 肺部、心肺、骨髓、骨骼及皮膚。
醫療保險的器官移植保障
雖然醫療保險計劃可為手術費及住院開支提供保障,但需留意其保障通常會有最高保障額度,部份計劃則列明涵蓋癌症、器官移植內在之所有合資格費用,基礎保額較高之餘亦設器官捐贈者額外身故津貼。此外,因器官移植乃重大手術,牽涉費用較高之餘需時亦較長,因此部份保險公司會為需要器官移植的投保人提供額外保障。例如部份保險計劃就提供「雙倍現金保障」,列明投保人如因接受器官移植手術而入住深切治療病房,可得雙倍住院現金賠償,減輕住院期間的經濟壓力。

器官移植相關之保障計劃雖無法保證病人得到所需器官,但就可以確實減輕病人以及其家人因手術及住院費用帶來的經濟負擔,唯需於選擇時細心比較各計劃的條款及細則。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署器官捐贈網頁(2017年6月)
人造義體/義肢費用
深切治療保障
深切治療部(或稱加護病房)是一個專為危重病患者而設的部門,這類病人通常需要高度醫療照顧。深切治療部會備有人工呼吸機、獨立心臟監察器,及中央心臟監察系統等,並由深切治療專科醫生管理,配合一群經過深切治療專科訓練的資深護士及其他醫護人員,24小時為病人提供周全的醫治及護理。深切治療部的住院費以及所需的醫護開支較為高昂,購買包含相關保障的醫療保險可以為病人減輕經濟負擔。
深切治療收費
如果病人是香港居民,入住公立醫院深切治療病房的收費與其普通病房一樣,2016年為每天港幣$100。若要享受更舒適的治療環境,病人可升級至公立醫院的私家服務,然而其收費將百級跳至每天$14,600,是公立醫院頭等病房的兩倍。
假如入住私家醫院,需注意其深切治療病房的價錢普遍較相同等級的普通病房貴1倍或以上,視乎病房等級,由數千元至近3萬元一晚不等。另外,由於入住深切治療的病人多是病重,其所需的各項護理服務將比普通病人更多更頻密。私家醫院通常會每項獨立收費,再加上各項手術費等,因此當病人痊癒出院時,或要面對龐大的醫療賬單。
醫療保險的深切治療保障
由於普通住院保險的賠償額度或不足以應付深切治療部開支,部份醫療保險特設額外的深切治療保障,提供更多的現金賠償額予入住深切治療病房的受保人。深切治療保障的上限主要可分2種,第一種以日計並設有賠償的日數上限,另一種則以每宗傷病計。此外,深切治療部為避免病人受外界干擾及感染,故病房採取封閉式設計,加上其間不同的醫療行為,長時間下或會對病人心理產生影響。部份醫療保險特別加設針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輔導保障,協助患者盡快走出陰霾。詳細條款及保障範圍視乎個別計劃而定,投保人需了解清楚不同醫療保險的深切治療保障。
海外醫療服務
醫療運送及遺體運送

醫療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或會涵蓋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例如由合資格護士及醫療顧問團隊組成的電話專線服務,為你即時提供專業的醫療意見。但要留意一般醫療保險計劃未必將醫療運送或遺體運送服務包括在保障範圍之內,這項服務最常用於不幸在海外遇上意外的個案,對此你可選擇全球性的醫療保險計劃。
緊急醫療運送
除了備有緊急醫療及遺體運送保障的旅遊保險及個人意外保險外,全球性的醫療保險計劃亦能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或傷病。於海外發生意外時,保障範圍包含緊急醫療撒離及遺體運送的全球性醫療保險,能為你提供最全面保障,包括安排運送受保人至就近的合適醫院接受治療,以及安排家屬探望(例如提供經濟客位來回機票)等。於傷者情況許可及需要時亦可以安排專機作緊急醫療護送返香港繼續治療,機上亦會有隨行醫生護士,確保傷者得到適切照顧。
遺體運送
若受保人於外地的意外中不幸身故,保險公司亦會協助安排將遺體或骨灰運送返香港,並支付其費用,為其親屬減輕經濟上的負擔。
注意事項
全球性的醫療保險計劃通常較為昂貴,但其提供的保障範圍及地域亦較廣闊,唯需注意部份計劃對不同地區的賠償額不一,投保前需瞭解清楚條款。你可因應個人情況,例如是否長駐外地公幹或居住而選擇合適之全球性醫療保險計劃。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比較,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
投訴及索償
醫療保險投訴
如欲就 醫療保險 索償 提出投訴,除了向消費者委員會求助,亦可向保險業監理處(以下簡稱「保監處」)以書面形式提出。根據《保險公司條例》(第41章), 保監處雖不具備法定權力介入 保險公司 、 保險 中介人及 投保人 之間的商業糾紛,但 保監處仍有權監察有關 保險投訴 是遵從《保險公司 條例》,在自律規管制度的法規下得到妥善處理。
投訴保險公司
如投保人欲作出投訴,應先聯絡有關 保險公司 ,因為香港保險業聯會發出的承保商專業守則列明, 保險公司 必須定立 有效的程序並適當地處理 保險投訴 。若然 投保人 不滿 保險公司 處理 投訴 的手法,便可向保監處尋求協助。
如 投訴 涉及 保險公司 的個人保險索償,賠償額在100萬港元或以下,即可向保險索償投訴局 作出 投訴 。 保險索償投訴局成立於1990年,負責處理由個人保單引起的索償 投訴 ,為 投訴 人提供免費服務。
投訴保險中介人
當 保險投訴 牽涉 保險 中介人,投訴 人該向其自律規管團體包括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香港保 險顧問聯會或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提出,在團體制定的有效程序下, 投訴 應獲得適當處理。 如若對自律規管團體處理投訴的手法不滿,便可找保監處協助。
投訴如涉及保險代理人、其負責人或業務代表的行為操守,可向香港保險業聯會成立的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提出。而投訴的是獲認可為保險團體成員的保險經紀、其行政總裁或業務代表,則應向有關的獲認可保險經紀團體,包括香港保險顧問聯會及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作出 投訴 。
索償資格
購買醫療保險計劃前,投保人必須仔細審閱有關醫療保單的條款,瞭解清楚當中的受保範圍、不保項目、各項保障的定義及相關限制等,才能獲得所需的醫療保障及應有的賠償。
醫療保險索償資格
受保人要確保自已符合醫療保險索償資格,首先要清楚保險公司對某些名詞的定義,例如「醫院」、「危疾」、「住院手術」等。因保險公司採取的定義有機會跟一般人所理解的不盡相同,以「醫院」為例,保險公司或對醫院設有一定要求,諸如限定其提供的主要服務需為治療傷病而非療養服務、設有駐院醫生以及可由持牌或註冊護士提供24小看護服務等。依此定義,一般診所、療養院或未能符合要求。
其次,投保人亦需要留意醫療保單中是否設有等候期,因等候期期間的索償將不獲受理。
另外,即使已確定合乎索償資格,亦需注意由於保單上設有的最高賠償額度及自負額度,投保人未必能獲得百分百賠償。
醫療保險索償手續
醫療保險的索償普遍都會有申請的時間規限,受保人需於期限內向保險公司提交醫療證明文件及相關的索償申請表。
索償申請表格可於各間保險公司的官方網頁下載,而填好的索償申請表則可透過網上、傳真或郵寄遞交,視乎個別保險公司提供的方法及規定,保險公司最快可於數個工作天內作出批核,部份提供網上索償服務的保險公司更可以即日批核。
由於保險合約是根據保險的「至誠原則」所訂定,因此投保人有責任於投保時向保險公司申報完整的病歷以作風險評估。否則申請索償時有可能因為投保人提供的資料不足或有誤而被拒絕。一般而言,先天及遺傳病症、過往病症及其相關連的病症均不受保障。為免因誤會而在索償時引起爭拗,投保前必須詳閱保單的保障範圍。最後,投保人如不幸遇上醫療保險的索償爭拗,可向保險索償投訴局尋求協助。
網上索償手續
一般來說,如要向保險公司就已投保項目提出索償,大部份保險公司均需要申請人於限期內親身或郵寄遞交申請表格及相關證明文件。然而隨著網絡及智能電話的普及,現在除了於購買保險時可作網上即時報價及投保外,不少公司亦推出網上索償服務。受保人只需於網上進行索償申請時填寫有關資料及上載所需證明文件,保險公司即會處理有關索償申請。
現時網上索償服務比較常見於旅遊保險及其他一般保險產品,醫療保險則由於保障範圍較廣泛及處理的文件較為複雜,市面暫時只有少數保險公司提供網上索償服務。其中Cigna信諾就有提供網上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讓申請人於網上進行索償,令索償程序變得簡單、方便又快捷。而於2017年,更有保險公司推出即時網上索償及批核服務,客戶於網上提交住院現金的索償申請後,可以即時知道理賠結果,省卻中間手續及審批的等候時間。
醫療保險索償常見證明文件
於網上索償所需的證明文件跟傳統索償方法一般沒大分別,以下列舉一些醫療保險網上索償手續中常見的所需醫療證明文件:
- 住院費用結單、有關門診及診斷化驗收費之醫療收據
- 化驗報告/出院摘要或經由醫生發出附有診斷結果之証明
- 如曾獲其他醫療保險賠償,需附上其他保險公司的賠償單據
- 轉介信(如有住院專科醫生、私家看護、影像診斷及醫療化驗之費用)
除了上述醫療文件外,受保人於提交索償時亦可能需提交一些個人證明文件(例如身分證副本以及近三個月內的住址證明),實際要求可向負責的保險公司查詢。網上索償可更方便顧客及減省人手工作,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保險公司提供醫療保險網上索償服務。
自願醫保計劃
自願性醫療保險計劃(簡稱「自願醫保」)源於香港政府於2008年提出的醫療改革方案。由於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日益沉重,加上可預期的人口老化及醫療成本上升問題,醫療改革方案的目的在於為醫療體制作出改革以改善醫療服務失衡的問題。
自願醫保計劃的目的及其好處
於自願醫保計劃中,由醫療保險公司提供的「標準計劃」必須符合若干要求,包括保證終身續保、附加保費率設有上限等,以將醫療保險規範化及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政府亦會為自願醫保計劃提供各樣資助,例如減稅優惠等,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市民自願投保。此外,政府亦希望推動私營醫院收費透明化,讓病人更容易預計使用私院醫療服務的開支。
自願醫保的好處是將會有更多市民可持續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繼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公營醫療系統可望更集中資源於服務基層或其他有需要的弱勢人士,並提供更優質的緊急醫療服務。
自願醫保計劃的爭議
政府曾就自願醫保計劃進行公眾咨詢及與保險業界協商,但由於「設立高風險池」及「必定承保」兩項措施爭議較大,故2016年年底政府表示將暫緩這兩項措施。設立高風險池的原意為透過高風險分攤基金緩減保險公司風險並讓高風險人士順利投保,基金來源可包括眾高風險人士保費、保險公司徵款,以及政府公帑注資等。而必定承保則指保險公司必須承保有意投保醫療保險的所有人士,包括長期病患者及老人家等高風險人士。取消這兩項措施意味著社會部份人將不獲受保,因而亦引起市民大眾另一番爭議。
由於政府需時平衡社會各持份者的利益並尋求共識,包括市民大眾、私家醫院以及保險公司等,故截至2016年仍未正式推出自願醫保計劃。而於自願醫保落實前,有能力及關注身體健康保障的市民仍可透過購買市面不同的醫療保險,為突發性醫療開支作好準備。唯選擇時需細心了解及比較各醫療保險計劃的條款及細則。
保費繳付
保費分期
保險公司接受醫療保險保費繳付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現金、支票、繳費靈、網上轉賬、信用卡等都是一些較常見的方法。如果你的保險計劃是經銀行購買,通常亦可經該銀行的櫃檯繳交。另外如果怕因工作繁忙以致未能及時繳費而失去保障的話,可以向銀行申請自動轉賬。
醫療保險計劃的保費寬限期通常為保費到期日起計一個曆月內(或30日)。投保人需在保費寬限期內繳交保費並預留三個工作天讓保險公司處理相關付款手續,以延續各種保障。
如果投保人想保持現金流或未能於短時間內一筆過繳款,可以申請保險公司與銀行聯營的信用卡並參加保費分期計劃。申請分期繳付保費後,除了可以每月輕鬆還款之餘,部份信用卡還可以讓你藉著交保費去賺取積分,一舉兩得。
即使投保人沒有申請保險公司的信用卡,可留意部分保險公司亦會提供免息分期付款計劃,通常可分為半年供、季供或月供,只要事先申請並獲得批核,投保人便能以分期方式支付保費,但需注意月繳的保費或須以自動轉賬繳付。無論是購買新保單還是續保,都可以申請分期繳交保費。有些保險公司會提供由6個月至18個月的分期付款計劃,十分靈活有彈性,不過如沒列明是免息的話,便需要繳交額外收費及利息,詳情可向保險公司查詢。
有些人亦會選擇向銀行或財務公司進行私人貸款以繳交保費,其後才逐月向銀行償還貸款。雖然這方法有機會比保險公司提供之息率更低,不過手續步驟則可能較為繁複,未必適合所有人。
詳細分期繳費方法或申請都因保險公司而異,有需要的投保人於投保前需仔細了解相關條文。
釐清專業用詞
甚麼是墊底費?
香港人都有購買過不同保險的經驗,不管是醫療保險還是旅遊保險,雖然不一定用得著,但如果不幸遇上意外時,就會發現繳交的保費其實物有所值。買保險的確可以減低風險,但要留意這並非永遠是萬全之策,有些保險計劃或會要求保單持有人承擔部份風險,這就是所謂「墊底費」的意思。
「墊底費」(或稱「自負額」)大部份情況下指受保人需要自行承擔部份損失。以旅遊保險為例,假設保額上限$30,000,但有$5,000墊底費。其後受保人於旅途上遺失了一件價值$10,000的行李,即使成功申請賠償,受保人最終都只會得到 $10,000(行李價值)- $5,000(墊底費)= $5,000的賠償。
靈活運用醫療保險墊底費機制
雖然投保人於受保後需要承擔部份風險,但這些設有墊底費的保險計劃保費一般較不設墊底費的為低,保額亦通常較高,如果將兩種保險靈活配合,甚至可以得到更完善的保障。
例如一般公司都會為員工購買不同程度的醫療保險,但保額往往不足以完全支付醫療開銷,投保人很大機會需自行負責大部份醫療費用。此時一份額外購買並設有墊底費的醫療保險就十分實用,以下假設兩個員工例子:
1. 員工A:未購買有墊底費醫保
醫療總費用:$80,000
公司醫保上限:$30,000
由於公司醫保上限不足,投保人必需自行付出$50,000醫療費用。
2. 員工B:已購買有墊底費醫保
有墊底費醫保(保額上限:$100,000/墊底費$20,000)
醫療總費用:$80,000
公司醫保上限:$30,000
此情況下投保人可以選擇先於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作出索償申請,以所獲之$30,000抵消另購之醫保的$20,000墊底費,餘下之所有醫療費就可以在另購醫保內獲得賠償。
以上就是活用兩種醫療保險,帶來最佳保障的例子。但即使撇除上述情況,為自己多買一份保險仍然有其好處,例如在轉工期間或失業時就會失去來自公司的醫療保險,又或者轉工後新的公司醫保計劃不能保障已有疾病,這時一份設有若干墊底費的高保額保險就可解燃眉之急。
甚麼是等候期?
但凡購買任何保險計劃,當然都希望立即享受該保險帶來的方便及保障,不過打算購買醫療保險前就要留意計劃的「等候期」。尤其面對潛伏期較長的疾病,如果在購買保險後短時間內確診或出現病徵,有機會因保單的等候期未過而無法索償,投保人可盡早購買醫療保險以獲得保障。如果你不想承擔等候期期間的患病風險,市面亦有不少標榜「無須等候期,立即生效」的醫療保險計劃。
等候期運作方式
等候期主要用作平衡保險公司的風險及保險計劃的保費水平,投保人在等候期未屆滿前患病或者出現相關病徵均不在保障範圍以內,此情況下病人將需自行承擔醫療費用而不獲賠償。然而並非所有醫療事項都受等候期約束,例如各種意外受傷,由於不涉及長期疾病或潛伏期,一般不受等候期限制,故仍然可以依照保險條款索償。
等候期之時效
絕大部份醫療保險都設有等候期,意即必須在等候期過後才能夠索償。常見疾病與及兒童疾病的等候期一般較短,約為承保日後30天左右。男性疾病及婦科疾病等候期則較長,普遍可達60至90天,如果投保人購買的是產科保障,更需8個月至1年時間等候期。投保人在正式購買保險前應清楚了解條款細則,以保障自身利益。
新型癌症保險等候期縮短
近年癌症風險越來越高,隨之而來就有更多專門為癌症提供保障的保險出現。消委會2017年年初就針對癌症保險公開調查報告,指出傳統的危疾保險限制一般較多,等候期亦多長達半年至一年。較新的癌症危疾保險涵蓋範圍則較多,而且等候期一般亦只需90天。有意購買癌症保險的投保人需多加注意。
甚麼是冷靜期?
近年部份美容及健身公司曾經以誤導甚至威脅等等不良手法,令顧客在非自願情況買下各種服務會籍,一度令立法機構提倡要為購買合約後之冷靜期立法。然而保險業界其實早於1996年已有共識,為一些維持年期較長的保險計劃訂立合理的冷靜期,令保單持有人即使在簽署協議後仍有權利因不滿條款內容而單方面取消合約。
冷靜期原意與時效
根據香港政府保險業監理處解釋,「保單持有人可就其長期保險保單享有冷靜期,以審閱保單內的條款及條件」。於保險公司將保單,或者用以通知投保人已成功投保之通知書寄出日期後21天之內(以先者為準),保單持有人都有權單方面取消保單,並獲發還所有已繳付之保費,大部份年期較長保單(例如人壽及終身醫療保險)均在保障之列。
不過即使該醫療保險計劃並非長年期保單(市面上大部份醫保計劃均為每年續約),部份保險公司會容許客戶於合理時間內保留退單權利。
例如市面其中一款醫療保險就列明只要未曾使用計劃內的醫療服務,客戶可以於保單生效日起計15天內,書面通知保險公司並將保單正本和醫療卡退還,即可要求取消該份保險,而已繳付的保費亦可全數獲得退回。
冷靜期內取消保單需知
投保人必須透過書面通知保險公司才算成立,並需自行確定信件在限期屆滿前送達保險公司,同時亦應保留信件副本以作證明,當然更直接的做法是透過電話確認保險公司已收到相關通知。如成功在冷靜期屆滿前取消保單,投保人原則上可以取回所有已付款項,不過這只適用於「非投資相連」的保單;如果當中涉及「投資相連保單」,保險公司有權在已繳保費當中扣除市值調整差額。已繳款項當中如已用作購買投資項目,保險公司會先將投資項目套現再予以歸還,如當中出現的差價令保險公司蒙受損失,差價則會轉嫁至投保人身上。
冷靜期旨在保障投保人利益,然而每間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退保機制不盡相同,投保人應於投保前了解清楚條款及細則,並加以比較各醫療計劃的特點。
GoBear 明白你的需要,特意為你網羅全港主要醫療保險計劃資訊,並按照你的個人情況作出中立比較及客觀分析,只要上網簡單一Click比較,便能瞬間獲得最新的保險計劃報價資訊,選出最切合你健康需要的醫療保險計劃。